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唐玉的異域風情

唐代經濟繁榮,文化發展,進入開放型社會,學習和借鑒域外優秀文化,在玉雕上也體現了典型的異域風情。玉雕以片雕和圓雕為主,圓雕技法前期多為寫實,且留有魏晉石刻民間泥塑的遺風,並結合當時的繪畫線描手法,強調動物肌肉感、玉質感、遠視感,在動物的邊緣飾細陰線,但絕不影響整體的肌肉感與目測效果。尾部多為曲線「雲尾」,伴有漢代常用的動物尾「竹節紋」的退化現象,更強調動物「爪」、「蹄」寫實,且個頭碩大,玉質極佳,多數雕動物爬、臥姿態多。如駱駝等。

    平面雕刻的技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剔地碾琢,細部加陰線刻紋;一種是陰刻,陰有寬有細,寬的深,可表示枝葉的疊壓;細的淺,如花蕾、花蕊。紋飾雕刻主要是陰線刻與淺浮雕兩種。陰線刻的特點是用極薄的小圓砣(勾砣)來勾勒,細勁繁密,直線與曲並存。

    唐代玉器中飛天是佛教中的人物,玉飛天在為玉器紋飾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玉飛天佩玉為鏤雕的較厚玉片,呈半立體形狀。臉較胖、較豐腴,鼻、同凸眼為細長形。

    粗陰線的出現,來源於因為長年戰亂而玉雕技術落後的魏、晉南北朝,而此時沿襲了漢代的風格,卻遜於漢代。因而可推斷出此時粗陰線是東漢游絲紋的變種,由於技術落後,精細的游絲紋蛻化為粗陰線紋,它落腳深,中間粗直,收砣尖細,線紋走向非常明顯,而此時紋飾卻成了盛唐玉器的母題主線。

    玉帶誇的碾琢方法是平地起凹,剔地砣出輪闊,使帶誇表面成為「池面」,面上是平的,而紋飾卻有起的效果,一在所雕造型上用勾砣勾勒出造型。如虎形帶板,其裝飾手法可謂是別具匠心。常見的人、花卉紋外緣都帶粗旋紋邊框,框內地子內凹,在內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陰線描繪出人紋、花紋、禽鳥紋等圖案,這種砣磨出的紋飾引人注目,具立體浮突效果,使玉雕主題更加突出。

    平行陰線紋和網狀線陰線紋既有漢魏傳統,又受西域文化影響,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花葉型紋是唐代最典型的紋飾,大花大葉,葉片上常有較細的陰線刻。如綬帶鳥平行陰線多用於衣紋、髮絲、花葉、羽等;網狀陰線紋多用於花蕾、動物的鱗衣等。唐代以前極少有植物紋,花朵紋和花鳥紋的出現反映出大唐盛世人與自然渾然統一的審美情趣。

    玉器在圖案上不但廣泛採用花卉紋,與花卉紋同時流行的還有如意雲紋,常飾於人體、花鳥圖案。唐代胡人造像面部多為深目大鼻、卷髮,是受外來文化影響,具有異國風情。雲紋在唐代幾乎全變成了卷紋,動物尾部為「雲尾」,此時玉器注重線條的運用,用陰刻細線進行構圖,線條圓潤、流暢,飛動如生,柔中帶剛,宛如繪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