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石家莊絲絃

石家莊絲絃又名弦腔、絃索腔、河西調、小鼓腔、羅羅腔、女兒腔等,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全國稀有的一個地方戲曲聲腔劇種。它流行於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和晉中地區東部及雁北地區。石家莊絲絃有傳統劇目五百多出,《空印盒》、《白羅衫》、《小二姐做夢》、《趕女婿》、《金鈴計》、《楊家將》、《花燭恨》、《生死牌》、《宗澤與岳飛》等是其代表性劇目。

  石家莊絲絃在明清俗曲的基礎上衍變而來,唱腔獨特,以真聲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聲拖腔,旋律順級下行,激越悠揚,慷慨奔放。絲絃音樂屬絃索聲腔,有各種音樂曲譜五百多支,各類伴奏曲牌一百多種,分官腔、越調兩大部分。官調曲牌多為長短句,以【耍孩兒】為代表;越調曲牌多為對偶句,以【三道腔】、【羅羅】為代表。絲絃樂隊分文、武場,文場樂器包括絃索、月琴、大三弦、小三弦「四架弦」,武場樂器包括板鼓、大篩鑼、大鐃、啞鈸等。絲絃的腳色分生、旦、淨、丑諸行,其表演熱烈火熾,粗獷豪放,動作誇張幅度較大,刻畫人物細膩傳神,帶有濃厚的泥土氣息。

  石家莊絲絃是燕趙文化的傑出代表,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在河北地方劇種中佔有較高地位,有「昆高絲亂不分家」和「一昆二高三絲絃」之說。近年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們的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戲曲的生存空間日漸狹窄。石家莊所屬的一些絲絃劇團先後停止活動,僅剩石家莊市絲絃劇團還在維持演出,但也面臨著演出市場萎縮,觀眾銳減,上演劇目老化,經費緊張,專業人才青黃不接等許多問題,迫切需要國家採取措施進行發掘和搶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