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青花裝飾的紋樣表現

任何一種工藝美術作品,必受它特定的材料、製作工藝與使用目的所制約形成各不相同的品種狀貌,有它自己的藝術語言,青花是以單一的藍色青料,通過紋樣的表現,以青白對比的手段,達到純淨、樸素、鮮明、大方的藝術效果與質感美。一般來說,它是一件實用品。
      因此,在紋樣表現上,不得不考慮到掌握的工藝條件,而使充分使用,並加以發展創造,隨著工藝條件的突破,為紋樣的創新,開闢了新的道路,也就出現新的面貌。從青花的發展史來看,也是由簡單的線描--線描加拓染--線描加分水,後又有洗色、潑墨、噴刷、網板刻線貼花絲網漏印等技術,使各個不同時期的紋樣形成各不相同的風貌。所以紋樣的表現,從全面發展的觀點出發,決不能局限於某一種程式,但作為青花藝術的紋樣表現手法,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各不同的特殊性中,也包含著共同性的東西。。
      線描是青花的一種重要手法,也是我們民族繪畫的藝術特徵,通過線條來表現各種事物的形象。這咱由線條所描繪的形象,往往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最能表現事物的特徵和內在結構,更好地表現出各事物的精神實質。以達到應物象形、以形傳神、神形兼備。有時為了使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往往作大膽的誇張和省略,這對看慣了西洋素描或植物標本畫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不符合結構的現象,如畫花卉,往往把花頭誇大而置於主要位置,把葉子減少縮小到僅具的特徵,這對整體紋樣來說,是更好的突出主題。如蓮花,它的大塊葉片比花頭不知要大上多少倍,如果照實搬上畫面,那只見大面積的葉片,還能找得到花朵?也就失去了蓮花的特徵,更無所謂真實可談。所發在青花紋樣上,這種對自然的不真實,正是為了達到藝術上的真實,有時為了適合某器型可以把各種花卉紋樣的姿態,以纏枝、連續、散點、團花、折枝等格式,用線條來表現這些形象,更覺得方便、自然、生動而富有變化。
      在山水人物紋樣的表現上,從明代作品來看,一般比較簡結疏朗,充分發揮白地的作用。以簡練的線條、色面,表現出春水柳岸的嫵媚,秋江月夜的寧靜,具有深遠的藝術意境。在山石、雲水、樹木、人物等形象上,採用各種程式化的表現手法,也可說是形象的圖案化,但一看便知道是柳樹、松樹或是雲霧、流水,到了清代康熙時的山水,形象構圖、色彩層次都豐富起來了,其紋樣表現注重於小的空白、青白的對比穿插,比較勻稱地佈置到各種器型,紋樣的構圖表現希雌鵠此坪跎舷隆?笥葉伎閃嗖歡希尷蘩┐螅醬??髂荊可帷?熬叮梢鑰吹角懊嫻模部梢鑰吹皆洞Φ模豢梢鑰吹角酵獾模部梢鑰吹角嚼錆褪夷詰摹U饈敲褡逡帳醯撓判憒常凶以小觀大。以我們眸子之小,觀察景物之大,象人看假山一樣,我們可以從這裏看,也可以從那裏看,可以轉著看,也可以向後看,可以先看牆外,後看牆裏,把我們所看到的景象一一畫下來,不就是以小觀大的全景嗎?
      青花畢竟是用單一的藍色作為表達形象的手段,可以先用線描或同時採用分水,不少民間青花作品,實際上是光用線條來表現的。有時不過是線條的粗細而已。如渣胎碗上的山茶、團菊、牡丹等紋樣,都光用線條來表現的,可以運用線條的粗細、疏密、點線等筆法,表現出各種不同的色調效果,所以要搞好青花,多作些黑白圖案囤的基本功練習是很重要的。在黑白圖案上,強調大的黑白對比效果,疏密層次的節奏感,及外輪廓形象的刻劃,使人一看,形象鮮明,而富有層次節奏,象單色的民間剪紙和藍印花布,都值得很好學習借鑒,以鍛煉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
      由於青白對比在青花裝飾藝術中的重要作用,由於青花講究構圖的黑白效果,由於青花表現手段有局限性,所以在紋樣變形處理和形象上著力於外輪廓形象的刻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角度,採用省略、歸納和強化最富特徵部份的手法進行塑造。荷花是青花中常見的題材,在青花裝飾中的荷葉,根據主題表現的要求,根據意境、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施以各種匠意的處理,成為各種外形優美,裝飾性極強的形式,有的象如意,有的象蝙蝠,有的象古磬,有的作成山字,有的狀如手掌,有的強調邊緣的起伏變化,使用大段小段的外弧線構成,有的選擇剛剛展開的側面形,有的著眼於中心下凹成鍋形這一特徵,使一個簡單的外形,具有豐富的變化和充分的表情能力,其蒼勁老練,樸素大方,驕健潑辣之態更是各各不同。沒有一個重複的人們所看到的自然形態,但在裝飾整體中,又沒有一個人會認不出這是荷葉來。在花果形象的處理上,如石榴、桃李、佛手、葫蘆、金瓜或牽牛、百合、牡丹花等,無不強調外形特徵,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能清楚地識別出來。人物中的嬰戲圖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只有圓圈上落一點濃料,發提示出這是嬰兒的頭主洗了,民間藝人把精力集中在身心健康的小孩的無限生機、活力,一刻也不願停息這一特點上。通過折成弓形富有彈性的身驅和舞動著雙臂,抓住邊連續跳躍 中最富特徵的一個舞姿,就把小孩的活力、天輪廓形象,只要見過一面,就能銘刻於心中,隨時都能默畫出來。在這點上青花和藍印花布、剪紙、皮影、秦漢瓦當,雖意趣各殊,但在形象的概括提練上,卻是異曲同工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