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紅山文化玉器的沁象

距今5000 一6000 年的紅山文化,絕少有未曾入土的傳世器。凡出土的古玉器,因與土壤長時期相接觸,無不受到其中所含各種元素不同程度的浸蝕,這些浸蝕所形成的諸方面特徵,是真古玉器時代與時間的烙印。

    沁象,即玉石受到自然界各種客觀因素影響,所產生由表及裡的玉理質地與顏色變化。這種直觀形態變化,我稱之為沁象。

    沁象能夠客觀解釋玉石受沁的自然過程和原因,同時也是我們鑒定古玉真偽的重要科學依據。

    一、玉器的受沁原因和條件

    1、玉石的中空現象 
    由於地殼的運動變化,地層受到擠壓而溶動,從而形成含有不同礦物質的玉石。玉石在緩慢形成過程中,由於受各種客觀因素所影響,玉理會出現不同形態變化,或緊密,或鬆軟,或晶瑩透沏,或混濁夾雜著包裹體。不但玉石的顏色不盡相同,而且其質地也各不相同。無論仔料還是山料,無論何種玉質,當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時,其內理皆或多或少含有雲霧狀、棉絮狀、條紋狀生態特徵,通常我們所稱為棉、綹、璺、瑕。對此,我稱之為玉石中空現象。

    玉石中空現象,應該說是玉石自然缺陷。而真正能完全達到「完美無瑕」者極少。正是玉石這些微小的中空縫隙,給土壤中的各種元素以可乘之機。這些最簿弱點難以抵禦各種元素的強烈攻擊,最終土壤中的微量金屬元素與其它非金屬元素會乘虛而入,並因此造成對玉石的侵害,我們稱作玉石的「受沁」

    玉石的中空現象,是玉石受沁的主要條件。受沁後的玉石,不但會改變其原有顏色,而且原有質地也會發生根本變化。原本深色的玉受沁後可能顏色變淡,質地堅密的玉因受沁而脆弱,受沁嚴重者甚至腐朽為泥土。因此我們說:受沁,即各種元素對玉石質地的侵害和破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