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

玉馬蹄形器 高:18.7cm上口徑:11至8cm下口徑:8至6.5cm

    遼寧省凌源縣三官甸子墓葬出土。
    玉質青中帶有黑色斑點,通體呈倒置的馬蹄形,上大下小。上端呈斜坡形口,口沿成刃;下端平整。下端的兩側各有一個小孔,可以穿系;筒外壁光素平滑。此類玉器,在紅山文化遺址中曾多次出現。孔徑都比較大,可套於手腕上,作為護臂器;其上端有刃及缺口,應為經常使用所致,也可能用作工具和武器;其下端有兩孔,可以懸掛,輕擊則能發出清脆之音,或為樂器。



玉外方內圓形器 寬:10.5至12.5cm厚:0.3cm

    遼寧省凌源縣三官甸子墓葬出土。
    全器由青色玉琢製而成。呈扁平狀,中心有一大圓孔,靠近一邊的中部有兩個小圓孔,四周有刃,通體平滑。此類器最早僅見於紅山文化,原定名為璧,古稱〔璧圓象天〕。而此器外方內圓,並有小孔可穿佩,與通常所稱的玉璧差別很大,是否稱璧,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玉雙獸首三孔器 高:2.8cm長:9.2cm寬:1.8cm

    遼寧省凌源縣三官甸子採集。
    玉料呈青綠色,局部為褐色,形如三圓孔橋。其側面飾有連續的繩索紋,兩端各有一形如豬頭的獸首。三個圓孔內均有穿透至底的小圓孔,可穿系為佩。此器形制特殊,三圓孔可插入手指,可能為指飾的一種。



玉龜

     1973年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村墓葬出土。
     玉料呈青綠色。龜首作三角形,其上以數道陰線作象徵性的口和目。背部略凸,近似於六角形,素面無紋。其腹部扁平,頸下有一圓形穿孔,可供穿系佩飾。 右圖的玉質呈淡綠色。龜頸前伸,頭部呈不規則的圓形,嘴略尖,背呈弧狀,近橢圓形,光素無紋。腹部中央橫穿一孔,可供穿系佩飾。



玉龍 高:26cm 剖面直徑:2.3~2.9cm


    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博物館藏
    1971年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遺址出土。
此件玉龍琢刻精細,造型奇特,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現的玉龍,極其珍貴。此器由碧綠色岫巖玉琢磨而成。龍體捲曲,形如〔C〕字,龍嘴前伸,略向上翹。雙眼突起呈梳形,額及顎底皆刻細密的稜形網紋,頸脊部突起長鬣披向後背,其長度約占龍體的三分之一以上,龍尾則向內彎曲。背部近頸處有一圓孔,可供穿繫掛飾。



圓雕翔鷹 寬:35mm 高:37mm

    綠玉製成。 鷹兩爪抱於胸前,表現出雙翼微後掠的滑翔姿態,頗能傳神。器身所有雕琢的之處都將稜角打磨得圓潤光滑,看去若有若無,有一種模糊含蓄之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