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清代畫市的購買力

前面所說的畫價,一直在用銀兩計算,我們不妨用更直觀的方式表述一下: 清代大文人錢詠《履園叢話》載:至本朝順治初,良田不過二三兩。康熙年間,長至四五兩不等。雍正年間,仍復順治初價值。至乾隆初年。然余五六歲時,亦不過七八兩,上者十餘兩。
  錢詠五六歲時是乾隆二十八九年(1763~1764年),鄭板橋的筆榜是乾隆二十四年所定,時間相差不太大。由此可見,當時鄭板橋一大幅畫,價值約近一畝良田。這樣的價錢對於一般中下層平民來說,已不是小數目,但對於富商權貴來說還是相當低廉的。
  清代市場上古人的畫作價格相對要高一些,倪雲林一幅山水的估價大約是白銀 120兩。倪雲林因是元代名家,故其作品價格就比一般古畫高出一個檔次,相當於鄭板橋一幅大畫價錢的20倍。若是古代名家的名作,售價更高得驚人。王維名作《江山雪霽卷》,明代董其昌曾稱之為「海內墨皇」。本來是華亭王氏的嫁奩中物,後被畢潤飛以1300兩買去。這個價格相當於鄭板橋一幅大畫價錢的217倍。
  由此可見,藝術品作為超越時空的價值載體,具有其它財富不可比擬的增值性
返回列表